对于没有直接参加战争的日笨女性家属,就感观比较纠结了。在数不清的岁月里,有的这些日笨人家属死掉了,有的嫁给了中国男人当妻子。
而像这种大部分类似的,父亲是中国人,母亲是日笨人(或者是爷爷奶奶那一代算起)的后代,就给称之为残孤人群。(如果用中国人的父系标准来算,大部分这种人的后代仍然可以算作是中国人,但是如果按国际标准来算,只能算半个中国人,或者是半个日笨人!)
1993年的牛大力,爷爷奶奶都去世了。因为生计问题,以及听说这边的收入高,想打工补贴家用。22岁,那一年他抱着宏伟的理想来到日笨。
他当然不是一个人来的,像他这样的特殊人群有许多,是国家关照他们,让他们一起过来的。
牛大力先到大阪一家帮助残留孤儿后代的日语学校学习,一年后开始在一家铸造工厂工作,干的是抬抬搬搬的体力活。转眼他到了25岁,在中国农村这已是谈婚论嫁的年龄,但他来日笨后几乎没和日笨女孩子接触过,铸造工厂里除了一个会计老太太是女人外,其它都是男性。
对于这个群体,RB政府的态度是矛盾的。一方面,国内舆论的压力让他们不得不正视和接纳,这个在名义上的确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