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朝阳的用意,他不敢说的太深,便将在干休所里跟那群老头哈牛皮时候说的一些皮毛,和邓工在南巡之后的一些经济变化大致说了一些。
可即使是这些,徐朝阳听得也极为认真,不时用手里的笔在本子上写写画画。
直到李宪确定自己已经不能再说了,再说下去自己就从分析者变成预言家,而闭上了嘴巴的时候,徐朝阳才长舒了口气。
“在过去的十五年里,观念的突破一直是改革最主要的动力、哪些地方率先突破了计划经济的束缚,哪些地方就能迅速的崛起……”
反复的将李宪刚才说的这句话咀嚼了一遍,他才终于回答了刚才的问题。
“没错,这四十多家亏损企业,局里……不能再留了!”
李宪注意到,说这话的时候,徐朝阳的脸上,似有一种破釜沉舟之气。
心里,他则是狠狠的打了个哆嗦。
在他看来,这其中有许多的企业,好好搞一搞可是极有前途的!
现在,制约这些企业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林业局的建设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平缓期,对计划配套型企业的依赖大大降低,区域市场没有需求。而第二个,就是运输原因,因为地处偏僻,林业局的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