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事孙巧儿是真不懂,束就相当于学费了,不过是些腊肉、米一类,有钱的在给一笔修金。
为表郑重,孙家阿公特别停了一天摊子生意,亲自带着人来谢秀才的私塾。
私塾中传来郎朗读书时让孙家阿公一阵感怀,叮嘱孙小弟:“大材,阿公以前是求而不得,如今你有了多少人求之不得的机会,定要好好用功,你如今九岁,多读几年学些道理是正经,我不图你考取功名,但求你明辨事理,不负圣贤所教。”
孙小弟用力点头:“阿公您放心,以后我会努力考个功名,做一个一心为百姓的好官!”
正巧他们说话间,又遇到熟人。
孙家二伯和二伯娘也带着十一岁的孙大贵也来了。
一家人都穿上了一簇崭新衣裳,走起路来目不斜视器宇轩昂,很有派头。
孙家阿公牵着孙大材的手,孙石见了自己老爹,还是点点头打招呼:“爹,您这是要送大材上学呢。”
“嗯。”
父子有了隔阂,两句话都觉尴尬,谢秀才命五六个学生自己念书,谢夫人沏了茶,孙家阿公让孙小弟在旁站着,小家伙笔挺的松树般的站姿对比出旁边面圆、身材滚胖的孙大贵不知精神多少。
看得孙家阿公恨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