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黄堂接济。后来,黄堂的房子因意外事故被烧毁,无奈之下投靠已任职县令的武大郎。黄堂惦记在以前赞助过武大郎,人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哪知道,住在武大郎处的那几天,人家倒是好酒好菜地招待,但关于赞助的事儿,却绝口不提。”
“黄堂心里十分气愤,懊悔当初接济武大郎。惦记在武大郎不给自己找份差事也就算了,连重建房子的钱都不资助,于是,黄堂决定实施一系列散播谣言的报复。
黄堂在回乡的路上,四处散播武大郎和潘金莲的谣言,最后觉得用嘴说不过瘾,于是写在纸上,四处张贴大字报。因此,武大郎和潘金莲顿时成了焦点人物。
而当事人武大郎却还蒙在鼓里。但黄堂回到家里后,才现家里有工人重建房子。妻子告诉他,这些工人是武大官人派来建房子的工人。此时,愧疚之心,如黄河决堤,滔滔不绝。
造谣容易,灭谣难。谣言一传十,十传百,几百年后连小说家施耐庵信以为真,后写入白话小说《水浒传》。因此,武大郎和潘金莲的名声遭受玷污,直至今日。”
“原来是这样啊。”台下的学生们听了恍然大悟。
他们没有想到原来武大郎这个人物居然还分小说人物和历史人物,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