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和判断,此次平衡市将被打破的根源,就在于市场化进程快慢的争论。
这几年,由于经济发展速度很快,特价也上升很快,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通货鼓胀,这本是经济发展中的常见现象。只是,早几年发行的国债是根据当时的特价水平定价的,其利率比较低。因此,购买国债的人的资产就有一定程度的缩水。
华夏国政府为了鼓励民众购买国债,不让买者吃亏,就采取了三年之内保值贴息政策。这看上去是保护民众利益的好事,但实际上是一种违反市场规律的干预行为,遭到了主张加快金融市场市场化进程人士的反对。
然而,反对过快市场化的人却主张政府继续实施贴息行为,理由是在市场尚不成熟的时候取消贴息,国债就没人买了。
眼下,三年贴息政策已经到期。到底要不要继续执行贴息政策,成了当务之急。即将到期兑付的国债1995就正好卡在了这个节骨眼上。
1995国债是二年多前发行的,也就是1992年年末开始,为期三年,还有二十天就要到期兑付。按通货鼓胀系数计算,1995三年的收益,已经银行利息低了十五个百分点。也就是说,持有人的资产缩水了百分之十五。现在买进的话,如果二十天后,政府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