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士女遍满,皂隶佣丐,皆得父母丘墓。”(柳宗元《与许京兆书》)于是,清明节扫墓祭祖就成了流传至今的一种重要的社会风俗。</p>
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仍然一直延续,但祭扫的程序已经删减了不少,一般都是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p>
在我国,历史上的文人墨客对清明节也情有独钟,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句。</p>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云:“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p>
宋朝诗人高菊卿也曾于《清明》一诗中描写道:“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p>
还有唐朝诗人杜牧的那首广为流传的,几乎是大人孩子都会诵读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