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诊脉”,又该有谁来为这次手术“主刀”?这些都是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不了,还空谈什么改革?</p>
从户县教育系统的人事改革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制度的改革也许才是教育人事改革的根本。但这里有一个原则,那就是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方式,不是教育改革的终极目标。激发教师队伍活力,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才是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也是衡量教育改革成败的首要指标。这就又牵扯出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那就是教育人事改革要不要有人落选?落聘?如果改革非得要有人落选、落聘,就是把方式当成目标,本末倒置,就容易急功近利,必然损害改革应然目标的实现。可是,如果没有教师落选、落聘,在某些执政者眼里是不是这种教育改革就不会有意义?</p>
其实,激发教师队伍活力,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办法有很多,落选、落聘只是一种极端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确实能激发教师积极性,但在这个条件下教师的积极性是由外在压力强加的,不能内化为工作的主动性。教育其实是一个良心活,许多工作根本无法用具体细致的考核标准来衡量,缺乏主动性的积极性不仅无法持续,还会降低教师对岗位的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