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正阳还考虑如果可以的话,是否可以通过雷霆大伯的牵线搭桥,与其他有意到大陆来投资发展的香港企业家们联络一番,通过这种渠道邀请他们到银台来考察投资。
不过沙正阳也很清楚,实际上在这个年代,港资也好,台资也好,更多的还是接欧美日本那边的单,主要是为出口。
而在内陆地区在运输和报关成本上的劣势却是是不言而喻的,哪怕是在工资、土地和税收上能获得更大的优惠,但考虑到这些港商、台商对内陆地区的不了解,所以98年以前内陆地区的外资和港台企业并不算多,能够有几家装点门面已经是相当难得了。
所以沙正阳对这一点并不抱太大的希望。
真正局面好转还是要等到好几年后去了,等到大陆的民营企业开始崛起,电脑乃至半导体产业的迅猛发展引来台资的大举进入内陆,加上汽车、互联网等新兴产业的日益兴盛,才真正给整个大陆市场经济带来蓬勃的动力。
现在只能说是死马当作活马医,试一试,能行最好,不行也算是探探路。
不过在和香港那边接触之前,肯定要获得一些授权,比如在税收的三免两减、土地出让金的减免甚至财政补贴等等上都要有一些政策出来,否则根本就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