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他们这几个人的具体情况又不完全一样,徐海澜和彭友良是直接从江海造船厂辞职后。放弃了原来的那份工作加入海州船舶工业集团的。而刘瑞远等人则是工作关系仍保留在原来的江海造船厂,以借调的名义暂时加盟,他们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的。不敢像徐海澜彭友良那样孤注一掷,这样的安排对他们来说更有安全感和保障感,江海造船厂跟海州没有任何隶属关系,即使是海州市委书记薛绍华也没有权力调人,为此包飞扬也辗转动用了不少关系,方才能够成功运作这件事情,将他们这两个人顺利借调到海州船舶工业集团。
对这些人的使用。包飞扬的态度也有所不同,相比刘瑞远等这些依然在江海造船厂保留了编制的人。徐海澜与彭友良是彻底断掉自己能够回头的后路,一心加盟海州船舶工业集团,鼓足了劲准备在海州船舶工业集团轰轰烈烈地大干一场,做出一番成就来的。包飞扬当然也最器重他们。
徐海澜与彭友良以前在江海造船厂的时候都是舾装工程师,但是两人比较起来,后来才和包飞扬接触的彭友良的年龄比徐海澜大,在造船业工作的资历也更深,在舾装技术领域方面显得更加专业和经验丰富。而徐海澜年轻、视野更开阔,对造船业中最新的技术与管理具有自己更多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