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了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的规则,但后世的历次战争里,真正能遵守这条规则的并不多,派出的使节也大多是敢死士,明知必死也要前行。
为了防止这种意外事件的发生,明帝国和鞑靼历次秘密谈判都是在边关外的军营里展开,军事将领大抵都有战略眼光,理智上还是能保持清醒,不至于鲁莽行事。尽管谈判从来没能成功,却还是依足了礼节,相互表现出足够的尊重和礼让,没有发生过意外情况。
这次不同,况且可是要带队去鞑靼的王庭哈拉和林,距北京有万里之遥,沿途不知要经过多少部落,危险性也会随着旅途的延长而成倍增加,万一遇上曾经在内地遭受严重损失的部落,看见送上门的明朝使团,一时脑子发热,发动攻击也在情理之中。
但这不是况且考虑的范畴,而是俺答王和赵全要防范的问题,老实说况且担心也没用,千里迢迢,谁都不知道在哪一里上出现问题。相反,他若能从这种攻击里脱身,就有了足够的理由拒绝谈判踏上回程,俺答王还得派重兵保护他们的安全。
这也是他要带领一万人上路的原因,一万精兵对付任何一个部落至少有五成把握保住自身。
他甚至在想能不能想办法挑动哪个不算很强大的部落在途中对使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