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毁协议,再次进犯,却也没能攻入内地。
其后,双方都保持着这种进攻、防守的态势,鞑靼势盛时就进攻,势弱时就防守,朝廷也不甘示弱,经常派兵出去骚扰,抢劫牧民牛羊、烧毁草场,在水里下毒等等,双方都是无所不用其极。
况且给自己订的标准就是不卑不亢,以钦差的身份平等地对待对方,而不是摆出一副天朝上国的倨傲姿态。他倒不是怕死,而是觉得这根本没必要,真想摆什么天朝上国的派头,那就别谈判,跟一个藩属国有什么好谈的,直接下旨就是了。
既然是谈判,那就是承认对方跟自己有平等的地位,是在对等谈判。否决了这个前提,也就不存在谈判的事了。
这并不是小事,后来崇祯朝时,就因为坚决不承认在东北的满清国具有同等地位,而是坚决认为对方只是自己治下的一个部落,不具有谈判资格,所以坚决不肯跟努尔哈赤、皇太极谈判。此后连年战争不休,最后庞大的军费拖垮了大明帝国。
其实崇祯帝当时也想谈判,却被大臣们以大义顶住了,他授权兵部尚书陈新甲和蓟辽总督袁崇焕跟皇太极秘密谈判,陈新甲不慎泄露了崇祯的密旨,崇祯斩了陈新甲来遮羞,其后皇太极带兵从大同破关直入,一路打到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