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这种曲子并不适合在宴会上演奏,也不能给宾客们带来欢愉的享受。
琵琶曲调一紧,大有“泰山十八盘、盘盘皆凶险”的意味。
我的心情也随着曲调的节节攀升而高高地悬起来,生恐她的手指控制不稳,再次绷断了琴弦。
“铮铮、铮铮、铮铮铮铮铮”,曲调到了人耳几乎不能承受的高度时,舞伎在光束中飞旋,陡然腰肢一弯,双手托着琵琶向身后倒背过去,正是壁画中“反弹琵琶”的姿势。
琵琶在她身后,她的视线无法落在琴弦上,而十指捻挑拨弄琴弦的手法与正弹琵琶时完全相反,等于是将一首古诗逐字逐句地倒背下来,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更何况,一切弹奏动作都是在翩跹急舞中完成,一个人必须同时兼顾舞步、身法、曲谱、手势等数种动态变化,稍有不慎,就会变成一次极不和谐的杂乱舞蹈,当场出丑。
琵琶声不停,只不过曲调变得异常艰涩。
我知道,古人谱写琵琶曲时是按照“宫、商、角、徵、羽”的和谐次序来排列,音阶高低、平仄起伏全都合辙押韵。同一首曲子,正序弹奏,无比动听,一旦反序弹奏,就成了对听众耳朵的一种刻薄折磨。
现在,我听到的正是这样一首令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