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纽交所,而对纽交所,我们熟悉的一幅画面就是敲钟——用来表示每个工作日上午9:30交易的开始和下午4:00结束。敲钟不仅是一个有趣的惯例,对市场有序运作、确保早间敲钟前和下午敲钟后都不会有交易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纽交所的起源可追溯到1792年,1863年它改为现名。它第一次敲钟发生在1870年代,准确说,那时不叫敲钟,而是敲锣——对,你没看错,最开始用的是锣,而且是天朝制造的锣。
1903年,纽交所从华尔街40号、月租200美元的一个房间搬到华尔街11号的大楼(也是现址),敲天朝锣就被敲铜钟(brassbell,也译作铜铃)取代了,而且是电动打钟,可以让整幢证券交易大楼的每个角落都能听到。今天,纽交所四个交易区都有自己的钟,由统一控制台同步控制敲响。
钟敲多了也会出故障。1980年代,也就是用了七八十年后,纽交所的钟终于“出事”。也就是这次出事,让纽交所管理者觉得每天的敲钟有多么重要,决定在修好旧钟的同时,买一个新钟应急备用。
在购买新钟时也有些周折,他们首先得找到这种钟的制造商,毕竟80年没打交道了。经过一番“人ròu搜索”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