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官学。”
“韩愈写这篇文章时三十五岁,正在国子监任教。”
“那么,韩愈为什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原来他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
“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教师,而是指社会上学有所成,能够‘传道受业解惑’的人……”
“韩愈既以这样的人自我标榜,也以好为人师而著称。”
“《新唐书》本传说他‘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
“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
“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
“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
“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
“韩愈写《师说》的社会背景,可以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一段话里看出。”
“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