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地。然而数十年风云变幻,沧海桑田,这座被当年许多家族惦记和羡慕的老房子,已然失去了它当年的风光。何凤山清晰地记得,在他小时候,每到清明节老何家都要搞清明会,上下五房,上千口人,不管天远地远都要赶着这一天回来祭祖。那时候,因为人多,村里唯一的一口堰塘里的水,都被人喝了个干净。在何大海看来,这种说法虽然有点夸张,但当年的盛况,他还是听老一辈人讲了不少。那时候清明会,不但要祭祖,还要续族谱,但凡有点能耐的人家,都盼着这一天在族谱的名册上扬名。
时间的过往,如同老祠堂面前的那条羊肠小道,几十年来下来,这条窄窄的小路,逐渐被踩成了大道,等到余香搞起了新村建设,索性也都铺上了4.5米宽的水泥路。路虽然宽了,但走的人却越来越少了。这些年,这座有着川西民居风格的大院子,笼罩在一片密集的竹林之中,周围的人家也搬的搬,走的走,老祠堂逐渐被年轻人所遗忘。
老爷子破天荒地找到何大海和何凤山,他眼瞅着这座老祠堂风雨飘摇了几百年,当年的穿梁画栋,金凤雕龙,川戏台子和老祖宗的牌坊也都还在,但用竹篾编起来的土坯墙和被岁月磨砺的老原木,也都皱皱巴巴,皲裂地豁着硕大的口子,他心里着急。虽然前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