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病人都拥有了一味新药。
可沈瑜的治疗文居然匪夷所思的不具有普适性,这就意味着他的治疗文只能针对未知的某种情绪病人群体。
如果他的流派推广开来,势必会引导一部分文人去学他的文章。
毕竟目前看来他写的文章技巧低、行文不够流畅,处处皆是缺陷,完全就是新手上路,至少看起来模仿成本很低。
那么这是否会对普适性治疗文产生冲击?
急需就医的情绪病人无法获得普适性治疗文,而是要一篇一篇治疗文的去试,他们耽误得起吗?
为沈瑜流派提升知名度的人们,又担待得起吗?
这是所有人都在思考的问题。
白伦越思忖:“或许我们可以采用鸡尾酒疗法,多种药物混合治疗。也就是说紧急情况我们使用普适性治疗文,但是如果沈瑜的这种流派的文章,产量足够大到能提供日常阅读,也是可以支持一下,来缓解目前压力。”
之前开口的那位教授叹了口气,做出了和白伦越语意相反的总结。
“所以还是必须保证普适性治疗文是主流,沈瑜那边可以适当的打压一点,毕竟他的模仿者肯定是前赴后继的。”
气氛陷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