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
孩子多,活力强,成果也很快出来了。
棉花地里,很快就出现了东一个西一个的尿素袋子。这都是学生们已经拾满的棉花袋。等下午将要离开的时候,称重,算总数。至于后面孩子们拾的棉花超过的任务数,班里会把这个折算成钱,发给学生。
这也是学生最兴奋的时候——毕竟这拿到手的,可就是自己的零花钱了。家里是不用管的。
到了下午,学生们的速度变得慢了起来。神 情也有些困顿,这还都正常。
越到下午越热,喝水的频率高了起来,西瓜也赶不上吃的速度,差不多没有了。不过林涛没再拉。这玩意儿肯定是有个度的。一天,每两个人一个瓜,吃完自然就没了。学生人大都七八个人成组,一两个小时吃一个瓜,差不多到下午太阳快落的时候刚好吃完。
按说这一次拾棉花的成本可不低,但林涛所说的,没有人不愿意。
大家都是农村孩子出身,让孩子捡棉花,大家都知道那辛苦,原本在很多人看来就有些看不过眼,如果条件再不好一些,那真是会不忍心的。
晚上,结账离开,林涛看了总数,四十多吨棉花。
平均每个学生差不多拾了有五六十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