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随时招呼车夫停车。
前面铺垫了这么多,这个时候,李福真正有意义的指点就来了。
敢情老爷子说啊,要按洪衍武的想法。
他所要的车,讲究美观,讲究舒适,讲究历史的原汁原味。
就得找过去的造车厂的老人儿才行。
这样的玩意除了当年的人,没人懂得怎么弄。
就是客运三轮现在没停产,工厂批量生产的东西也太简单了,完全不符合他的要求。
说白了,洪衍武想要的就不是标准的工业化产品,而是手工业与工业化结合攒出来的产物。
想解决这个问题呢,其实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
难的地方在于做这种车,费工费时费力。
制作周期长,铜作、木匠、漆工、机械工都得用上,得好几个人合作才行。
最后因为还得添置买料,买不少现成附件组装。
这样造价就高了,一辆车恐怕得耗两辆车的价钱才够。
而容易的地方在于,只要找对了人,让人家把现成的平板儿三轮改造一下就行。
偏巧呢,他就认识个“懋顺车厂”的铜匠,就住不远处的“鲜鱼口”。
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