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光”的官窑,就更便宜了。
23cmx7cm的盘碗才三百,16cmx7cm的一百二,10cmx5cm的五十,8cmx3cm的二十。
而“光民”的,哪怕是大件儿也就是上五十而已。
毫无疑问,对任何有幸能够接触文物收藏的人来说,文物商店刚刚开放的内柜,都犹如一个巨大的宝库摆在了他们面前。
并且,这也是当时购买文物为数不多的合法渠道。
但是不得不说,当时“虹光阁”的这一变化,尽管被《新闻联播》专门报道了一次,还登上了《京城晚报》的头版,可并没有引起人们广泛注意。
因为即使是对那些爱好收藏的人来说。
下决心花上好几百元钱买一件文物,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别忘了,这时我们的普通百姓,还在为提高自己的物质生活水平而努力。
而这些东西,毕竟是生活必须之外的东西。
哪怕是常去逛“虹光阁”内柜的马老师呢,也是一样。
因为据他在节目中回忆称,当年他虽然常去,可也就是去看看,买还是很少的。
可能去个十次八次,也就有一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