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父亲所言,京城人应该是谦和的、内敛的,热情的、包容的、大度的。但这一点,除了在老人身上,其他的人,他却很少发现。
可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京城人会以四十岁为界限,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待人处事的态度呢?
这些中年人、青年人的高傲自大,带着一种盲目优越感的存在,又是打哪儿来的呢?
他还记得听父亲说过,南城居住的百姓大多都是从各处逃荒,或是讨生活才进京的穷苦人,手艺人。
说白了,这些中青年人的父母一大半就是全国各地的农村人。
就更别说建国以后,从其他地方调入京城的工作人员,和进驻京城的部队及家属了。
可怎么仅仅一代人,无一例外的,军人、干部、百姓,这些建国前后才变成京城人的子女们就都变味儿了呢?难道仅仅是单纯的忘本么?
说来也真是讽刺,这些人如今竟以纯粹的京城人自居,来教他懂京城的规矩了。
像这样的京城,那还不如农村有人情味儿呢。他们的龙口村是穷,可待京城来的知青却无比的好。
大伙不但心甘情愿帮那些京城人修房扫土地安置,在劳动上也没对他们加以苛求。对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