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
到开席前的时候,那里一片热烈气氛。不但村里的男女老少,连知青们都来了。东南角搭起的大棚里,有专门的厨子在操持。大笼屉冒着白乎乎的热气,油锅“滋啦滋啦”地冒响,解馋的气氛十足。
婚礼的宴席分主席和次席,这是文雅点儿的叫法,如果说白了就是快桌和慢桌。
慢桌上是新人和有头脸的人物,还有两家的近亲属,吃得缓慢斯文。至于快桌,那就是抢了。
席位的区别还体现在菜品内容上,从已经摆在桌面上的凉菜来看,快桌和慢桌虽然都是八个盘子一般大,红红绿绿的颜色也近似。
但细瞅却差别大了,慢桌上的肉食很是丰富,除了拌了蒜汤的猪头肉、淋了酱油的肘花儿以外,还有难得一见的酱猪心。
而快桌上除了拌萝卜丝,只有拌土豆丝、拌粉丝、拌海带丝……惟一一道荤的是拌猪耳朵,而且也被切成细细的丝,那刀功在乡间绝对算得上一流。
由此可断,真正上大菜的时候,区别自然就更大了。
至于宴会正式开始之前的最后一个环节,无不例外是由大队干部来讲话。
本来这是安书记的活儿,可因为按老令儿新娘父母不出席婚礼现场,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