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盐水豌豆”和“煮花生”、“煮毛豆”来调剂味觉嘛。
有条件的再去副食店里切点蒜肠、粉肠,弄点拆骨肉来,或者吃碗芝麻酱面或炸酱面,也就把舌头彻底安抚住了,再无遗憾。
什么什么?有人说这必须得有钱!
那倒也未必见得。因为就是家贫的人们,也还有便宜且量大的瓜果能尝一尝鲜呢。在某种程度上,比今日的选择更多。
买不起西瓜和香瓜?没关系,还有酥瓜和老洋瓜呢。这两种瓜虽然皆无甜味,只能取其解渴。但如镇凉食之,也另有一种沁人心脾的滋味,让人不虚瓜季。
吃不起冰碗儿?那也没关系,高粱河,什刹海,筒子河里,野生的菱角、莲藕与鸡头米有的是啊,只要会水的,无论大人孩子尽可下水自取。
退一万步讲,还有副食店托底呢。
正因为集中上市,“中伏”之后,副食店里的黄瓜和西红柿可是越来越贱,往往几分钱就能买一堆。到最后拉秧的时候,都可以论筐买了。这足以满足儿童和劳动阶级的需求了。
总之,洪衍武最大的感触就是,夏季的京城居然就已经比得上花果山了。真要靠这一方水土来养活只吃鲜果而不碰火食的神 仙,想来也并非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