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还要再将祭献给织女的花粉分成两半,一半扔在房上,说是给织女用,一半留给自己用。
过去的女性全都相信使用与织女共享的化妆品,可以保持自己的青春美貌。
其次祭罢双星后,家里老人还会给聚在一起祭拜的姑娘每人一根针、一根线,让姑娘们同时穿引,看谁穿得快,谁把线首先穿进针孔,就算是乞到了灵巧和智慧。
此外也流行“丢针儿”的游戏。有的在初六日晚上,设水碗于花下。初七日中午,妇女们将平日缝衣或绣花用的针投入碗中,针便会浮在水面上。
如果水下有花朵、鸟兽、云彩之影,或细直如针形者,便是“巧”的象征。谓之“乞得巧”。
因为这些影子表示织女赐给她一根灵巧的绣花针,可以织绣出美丽的图案。
但如果水底针影粗如糙,或弯曲不成形者,就表示丢针的妇女是个“拙妇”,因为织女给她的是一根石杵。所以往往也见“妇或叹,女有泣者。”
至于其余,还有“喜蛛应巧”、“种生求子”、“拜魁星”、“吃巧果”种种。
甚至就连昔日梨园(戏剧界)每值七夕,也兴师动众。每家戏园子必要演《鹊桥会》、《天河配》或昆曲《长生殿》。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