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烟呢,好烟自然就变成了“内部福利”,坏烟就无所谓了,能卖就卖,卖不出就砸手里,任其变成真正的“坏烟”,反正损失不是自家,没人心疼。
另外,除了真正的、实在的“搭售”。还存在着一些弄虚作假和名义上的“搭售”呢,那就更过分了。
比如说洪衍武卖给山东人的那些皮鞋。这些被加过价的高价鞋山东人是怎么消化的呢?
山东人有两种办法,第一种是为了销出去,跟别的单位签虚假合同。
他们把从洪衍武手里买来的三十多元一双皮鞋,在合同中只标价二十元,同时“搭售”一批只在纸面上存在的“货物”,借此获利。而另一家单位最后或以报损处理,或者再把从来不存在的“货物”卖到其他地方去。
第二种是山东人自己的单位留下这批鞋内部分配,那么就要在进货环节进行处理。他们只需把这批鞋作为进货时的“搭售”商品记账,便可以通过账目的审查。
当然了,这些“戏法”在商品价格越来越松动的形势下,必然还会衍生出更多的手法和形式来。
而且由于背后蕴含的利益变得更多了,就像被打了一针催化剂一样,或是“芝麻开门”的神 奇咒语一样,让一扇扇原本半遮半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