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因为拍《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那最后两个月的包席所启发的。
让她明白了,钱不光只是钱,还是一个人的尊严、价值与自信心。
所以日后在做节目或是自传里,一个“个体户朋友”,成了她的救星和指路明灯,被她反复提及。
这一点,当是洪衍武始料未及,也让他哭笑不得的。
不过最幸运的是,历史尽管兜了个圈子最终总算回到了原地。
这才没让洪衍武这只小蝴蝶煽动的风,把陈培斯的经典作品淹没。
因为洪衍武根本不会知道,其实在1984年春晚上诞生的经典小品《吃面条》,竟然也是陈培斯为了一场一百块的报酬,跟着刘晓芩在沈阳“走穴”的产物。
正是因为这个小品在东北爆红,反响强烈。
导致同去的演员们为了顺利完成演出,都不得不把这个艺考小品给变成压轴节目。
像这样的名声在后来传到了春晚导演黄鹤的耳中,共和国的观众们才会有幸看到如此经典的节目,才会就此引发延续至今的小品热。
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极为幸运的事儿,否则共和国春晚的历史和整个小品节目的历史,恐怕真的得改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