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呢,东西也是真好啊,也算货真价实。
并不像巩汉林卖一百八一杯的宫廷玉液酒那么名不符实。
要知道在这个年头,物资管控也就刚开了道口子,国家松开的手指头缝儿有限。
像昌平、怀柔、密云这些山楂、山里红的产地。
每年的新果儿、好果儿,仍旧优先供应国营食品厂。
冰糖更是国家硬性划拨,统购统销的物资。
所以像老百姓做糖葫芦的原料,只能靠卖给食品厂之后剩下的小果子,他们更找不着冰糖。
这在成本上就差着档次呢。
以当时的具体价格来算一算成本。
九毛钱一斤砂糖,九毛八一斤冰糖,优质山里红三毛七一斤。
真做出来的东西,洪衍武他们的“山里红”一串儿成本就差不多一毛四五。
老百姓却可以降低到八九分钱。
而这种成本的差距,不是凭空造成的,必然体现在了质量上。
老百姓缺乏好的原材料,又为了卖个便宜。
那做出来的还谈得上什么档次啊,什么讲究啊。
只要是糖葫芦的样儿,有人买就得啦。
洪衍武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