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的东西,郑元洁的这两个笔下人物全都严丝合缝的适用。
应用多么广泛啊。
而且儿童用的东西,属于细分类产品,利润也是较高的。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陈氏父子的形象再经典,先天有他们个人和电影形式的局限。
别说拍出来的电影,因为国家发行体制问题,个人还无法在票房上获益。
他们的形象在商业上可利用的程度也有限得很。
仅仅适合物美价廉的日用品和京味食品而已。
这一点就造成了巨大的价值差距。
所以归了包堆儿,洪衍武到底是不是冤大头,郑元洁的开价是不是太高,这当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反正在他们自己看来,这笔一百万的买卖实在是皆大欢喜。
对郑元洁和赵延平来说,他们既获得了难以想象的名利,也获得尊重和认可。
对他们刚刚起步的事业绝对是一个较大的帮助。
而洪衍武买下的,其实是整个八九十年代。
对国内儿童消费领域,能够造成最大影响力的国产童话人物形象。
他今后无论是发展儿童食品、文具,或是服装,几乎是稳赚不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