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没有钱整个中国搞对外开放只能沦为空谈。因此,搞一个汽车厂生产汽车卖到国外去,就能创造大量的外汇储备,这是当时领导人的想法。于是在这样目标下,中国汽车业便开始走上了合资道路。虽然到1995年,中国生产的汽车只有极少数出口到国外,反倒是国内销量供不应求,也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结果。
改革开放伊始,由于中日关系得到改善,而且同属于东亚文化圈,所以日a本的丰田、本田就成为我们第一时间寻找的谈判对象。没想到在日a本转了一大圈,日方觉得那么近的距离,直接从我们这里进口就好了嘛,干嘛还要建什么工厂。提出只卖产品,不卖技术,于是中国政府考察团在日a本吃了闭门羹,只好打道去美国,毕竟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国家。
到了美国,找到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三家公司,看到贫困的中国,美国人觉得汽车不会有什么市场。尤其中国人坚持要求提供最新的车型,并且提供最新的生产技术和科学管理模式,还要求在中国实现零部件国产化,最终目的是为了出口汽车创汇。这样的要求,在美国人看来有些异想天开,怎么算都是亏本的生意谁愿意去!
但中国毕竟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本来通用汽车还是打算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