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去哪?”车夫殷勤问道。
“转。”
“转?”
“嗯。”孟绍原上了车:“把附近的小巷子都带我转一遍。”
“好个,老板,坐好。”两个车夫一定就来劲了,这可是一笔大生意啊,做了今天,几天都不用愁没生意了。
车夫一看就知道孟绍原是从外地来的,这种外地来上海的,肯定要参观游览一下当地风情。
所以车夫往往也肩负起了讲解的工作,侍候的客人满意了,那打赏肯定少不了的。
过一条巷子,车夫就停下来介绍一下。
这些巷子的来历、典故、住的都是一些什么人,车夫就没有不知道的。
比如有一条巷子叫“分场里”,可真正的名字应该叫“粪场里”。
为什么?
这里住的都是拉粪工人和他们的家属。
后来嫌“粪场里”不好听,就改名为“分场里”。
上海几乎家家户户都有马桶,每天清晨4时到8时专门有人拉着粪车到各个里弄去收马桶。
这些被雇佣来的工人将粪车装满后,拉到粪码头出售给粪船农民,他们的老板就是当时公共租界和法租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