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廿二史札记》记载,像是古代冬至日皇帝祭祀南郊的大典,本来是每年一次的,但到了宋代慢慢改为三年一次。
究其原因便是因为每祀一次,“大小各官,皆得荫子”,“此外又有赏赍”,“浮费之多”,难以承受。
此外还有再加上赐给辽国和西夏以及后来金国的“岁币”,量虽然不是很多,但也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宋朝的财政负担。
因此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就形成了所谓“积贫”之势。
“积弱”之势与“积贫”之势一样,也是在仁宗朝显露出来。
因为由于对统兵将帅限制过多,使他们“不能自奋于一战”,再加上将无常兵和军纪不明,造成兵骄将惰。
以致于军士“游嬉于廛市间,以鬻巧绣画为业,衣服举措不类军兵。”
“禁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
并且随着商品经济的高速发展,许多文官武将也参与了对商业利益的攫夺。
他们霸占住许多兵士为自己服役。
像是陕西一带,禁军中有“匠氏、乐工、组绣、书画、机巧百端名目”。
京畿附近的禁军也多被武将、戚里权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