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最具独创性的举措就是“荒年募兵”,也就是每当一地闹灾荒百姓生存不下去时,政府就在那里大量募兵。
“每募一人,朝廷即多一兵,而山野则少一贼。”
一人当兵,则全家温饱无虞。
因此,宋代农民起义较少且规模都不大,荒年募兵算是功不可没。
但世上并没有那么多两全其美的事情,这一政策的后果就是冗兵和庞大的军费开支。
以仁宗时全国不到1亿的人口却有126万雇佣军的比例,花费确实及其惊人。
但是如果没有这项制度,宋朝能否保持历代不可企及的内部的安定繁荣实属难言。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政策算是具有社会保障的性质,是“政府在为国家由农业社会转向工商业社会买单。”
要革除冗兵之弊.就要以牺牲社会稳定为代价,怎能不慎?
同样,“冗官”之弊与宋朝扩大科举有关。
而扩大科举得以让各种阶层(包括平民百姓)的优秀人才参加到政权中来,从而加强执政基础,保持社会稳定,这与“荒年募兵”异曲同工。
而且我们还会发现,由此形成的士大夫阶层和中产阶级成为社会的精英和中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