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大中门,即进入孔庙第四进庭院。院落疏阔,古树葱郁,禽鸟翔集夏天鹳飞鹤舞,白鹭翩翩,冬春鹊鸣雀喧,昏鸦噪晚,显得十分幽深。
大中门原名中和门,较弘道门长且狭窄,共5间,原为宋代孔庙的大门,后经明弘治时重修,今门系清代所建。门左右两旁禹有绿瓦拐角楼一座,系元至顺二年(1331年)为使孔庙象皇宫一样威严而建的。角楼均3间,平面作曲尺形,立在正方形的高台之上,台之内侧有马道可以上下。此两角楼瓦庙东北、西北两角楼构成一个巨大的长方形,以供守卫之用。
奎文阁
入大中门,迎面迎面即为同文门。门屋阔5间,深2间,黄瓦歇山顶,斗拱布局疏朗。清初此门曾名“参同门”,顺治后改为此名。
过同文门,院北端一座高阁拔地而起,顶檐下群龙护绕的一块木匾上大书“奎文阁”三字,它就是以藏书丰富、建筑独特而驰名中外的孔庙藏书楼。
奎文阁始建于宋天禧二年(1018年)始名“藏书楼”金章宗在明昌二年(1191年)重修时改名“奎文阁”,清乾隆皇帝重新题匾。“奎”是星名,二十八宿之一,来西方白虎之首有星16颗,“屈曲相钩,似文字之画”,所以《孝经》称“奎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