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不仅种地可以挣钱,做生意打工也能挣钱,而且收入不菲,很多百姓甚至都不愿意种地,而愿意跑到大城市里去打工生活。
而这个时期普通百姓的收入水平到底有多高呢?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就可以知晓,比如宋人张耒的一首诗中就有写道。
“山民为生最易足,一身生计资山木。负薪人市得百钱,归守妻儿蒸斗粟”。
什么意思 呢?就是说这个时代以砍柴为生的山民,不干别的,光是每天靠砍柴卖柴就能很好的养活自己一家老小,挣个100文,可能还要更多。
毕竟诗人要是写“负薪人市得一百零二钱”之类的话,就太不押韵了,所以这里的百钱只是虚指,实际情况一般是只多不少。
再比如也有资料记载,淮西的佣工,“力能以所工,日致百钱,以给炊烹”,也是日收入100文左右,算得上是很不菲了,足够一家三四口的日常开销。
还比如都昌县的一名农妇“为乡邻纺缉、漧濯、缝补、炊爨、扫除之役,日获数十百钱,悉以付姑”,也是日收入100文左右,很不错了。
至于城市里的情况的话,据记载舒州官营酒务的杂工,收入大概是“每名日支工食钱二百五十文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