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北上扬州或杭州贩卖一批珍贵的香料,临行前是不是很想知道那里的时局稳不稳,有没有发生水灾、旱灾、饥荒、土匪等。
如果两眼一抹黑,到了那里才发现当地正乱的一塌糊涂,百姓们吃都吃不饱,哪有钱买香料啊,产品根本没销路,还土匪横行,随时可能被抢,那可就哭都来不及咯。
所谓有需求就有市场,越是商业发达的地方,信息就越是值钱,这和许多大老板每天固定看新闻联播一个道理。
而恰巧宋代的广州城商业发达,朝廷动态、官员变更、皇帝诏书、灾情兵变,几乎所有的信息都能拿来卖钱。
众所周知,只要是能赚钱的事情,就自然会有人去做,于是,宋代影响深远的“小报”就在广州城里粉墨登场了。
所以宋代“小报”的第一个催生婆,就是各地派驻京城的进奏官。
前文已经说了,官方发行的中央政府公报是要经过层层审核把关的,新闻的时效性必然受到很大影响。
而广州城里的地方大员如果着急,就会托进奏官私下打探消息,当然,托人办事,总要“意思 意思 ”嘛,这也是人之常情。
不过,那时别说没有互联网了,连邮局都没有,进奏官受托打探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