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监生,都是跑到开封府抗议去,不满包拯的做法,要他给个说法,难不成真是他们读书人里的叛徒,心向那群武蛮子吗?
至于众多的朝廷大员,特别是御史台的职业喷子……不对,谏官们,更是气愤之下,纷纷开始写奏章,准备开始参包拯一本了。
说他藐视国法败坏纲纪,竟然替那群武蛮子说话,还把属于文举生的特权判给他们,简直罪大恶极罪该万死,根本不配当开封府的府尹,甚至都不配当读书人,让赵祯严惩他,有多远滚多远的那种。
甚至有一些脾气爆的官员,都同样堵上门去骂街了,要他给个说法,为什么这么做。
于是只见一篇篇言辞激烈的走账,是如雪花般飞进公里,堆在了赵祯的书案前,让得他也是哭笑不得,无奈异常。
也幸好此时的宋朝不是天天上朝,而是五日一朝,前两天才刚刚上过一次,所以,还有几天空闲,不然,他非得被这件事烦死不可,都足够那群文臣在朝堂上朝一天了。
因此,对于这些奏章,他都是留中不发,理都不理,心想任你们瞎折腾去吧,狗咬狗才最好呢,这样更便于自己从中制衡。
至于对包拯的无奈背锅,赵祯虽然有一丝毫歉意,但想了想,还是死道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