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的,现在用不急需品交换已经不是上策,现在将使臣杀掉了,有谁肯被我们使用呢?”
李德明见年仅10余岁的独子就有这种见识,大喜之下,是对他越发器重,开始全力培养他。
李元昊也自此发迹,俗话说得好,不凡之人,必以奇生,李元昊也一样,虽然没长一副月牙脸,胳膊过膝,当时,但也长了一副圆圆的面孔,炯炯的目光下,鹰勾鼻子耸起,刚毅中带着几分凛然不可侵犯的神 态,中等身材,却显得魁梧雄壮,英气逼人。
而且平素喜穿白色长袖衣,头戴黑色冠帽,身佩弓矢,常常带了百余骑兵出行,自乘骏马,前有两名旗手开道,后有侍卫步卒张青色伞盖相随,从骑杂沓,耀武扬威。
可他却并不是一个只知道玩乐的富家子弟,反而,自幼熟读兵书,对当时流行的《野战歌》、《太乙金鉴诀》一类的兵书,更是手不释卷,专心研读,精于其蕴,同时他还颇具文才,精通汉、藏语言文字,又懂佛学。
尤倾心于治国安邦的法律著作,善于思 索、谋划,对事物往往有独到的见解,这些都造就了他成为文有韬略、武有谋勇的英才,为他之后的不凡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比如在很早之时,宋朝的边将中,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