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物易物。
北魏这个国家开始用钱,是孝文帝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当年皇帝下诏“天下用钱”,并开放民间铸钱。
具有创造性的是,北魏在一开始就确定了钱的换算公式,即一匹绢折合法定货币太和五铢200文,这应该是中国首次以立法形式,规定钱币的换算价格。
但如此煞费苦心的安排,收到的效果却十分的具有戏剧性。
因为法定货币太和五铢只能在京城洛阳的几个官办市场里流通,其他市场、地方要么不收钱币,要么只收古钱,不收新钱。
对此,北魏君臣们绞尽脑汁,想出了各种对策,包括收回铸钱权,但都没用,问题一直到北魏灭亡都没能彻底解决。
其实当时的北魏并非没有明眼人,大臣杨侃和高恭之等就曾做过“金融市场调查”,并发现了个中奥妙,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太和五铢不是真正的“五铢”。
需要说明,这里所说的太和五铢,不是数量,而是重量,锱铢必较这个词想必大家都听说过,铢在古代是一个重量单位,意思 是重五铢的钱,不是一共五枚钱。
按照高恭之的调查,太和五铢名义上重五铢,按二十四铢一两计,一铢重0.65克,五铢钱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