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三次大力办学,建学数量超过以往。
据统计,中央官学之外,有州学234所,县学516所,私塾、乡学、义学类的启蒙学馆不计其数。
1104年,宋朝学生人数多达20余万,一次科举报名人数经常达到三四十万。
宋仁宗时期13榜状元,有12人出身平民。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在宋代才真正成为现实,读书真能的改变命运。
欧阳修、王安石都是贫寒子弟,得中进士后开始截然不同的人生。
宋代的私人书院多数属于私办官助,是官私结合的教育体制。
有些私人书院的影响胜过官办学校,据说白鹿书院学生总数有1万人,但不是因为学生参加科举考试的成功率。
书院的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品德高尚的人才,也没有严格的课程和考试,以自学、听讲、讨论为学习方式,管理人员很少。
宋代科举制与宽松的政治环境造就了新型的士人阶层,他们关心国事、传播文化、普及教育、教化民众,活跃在社会各个方面,使宋代社会生活和文化事业异彩纷呈。
也正是因此,宋朝又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这是学界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