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专营的,有钱的人相率,纷纷来买官爵。
大家都知道很有名一个文人叫司马相如,史书记载说四个字,说司马相如“以赀为郎”,也就是花了钱买了郎。
汉朝以下唐、宋、元、明都有捐纳,到清朝捐纳成为制度。
那么为什么要捐纳呢,是因为清朝的钱,收支是有定数的,收入多少,支出多少是固定的。
因为地,它是固定的,不会一块地长成两块地,人丁的话,康熙五十年以后,“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雍正又“摊丁入地”,丁后来就不拿丁银了,所以收入它是个定数。
每年正常的支出也是个定数,但局势不是定数啊,说变就变,碰到特殊情况打仗,或是黄河决口,或是大的灾荒,那没钱怎么来呀,就只能想别的办法了,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捐纳。
关于清朝的捐纳,可以在这给大家简单是讲几个问题:
第一,清朝捐纳制度的特点,
作者菌总结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统一管理,数了一下,大概有五个统一。
第一、统一捐项,哪些可以开捐,哪些不可以开捐,它是有规定的,五项可以开捐,军需,打仗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