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治时期进一步发展了科举制,又创立了殿试和武举,这非常重要,中国历史重文轻武尚空谈,是造成国家软弱的重要原因,。
可能大家都知道了,唐代科举分为常科和制科。
每年举行的考试称为常科,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为制科,又叫制举。
常科里比较重要的有两种,一是进士,一是明经。
本来进士的级别比明经低,但从武则天开始,它逐渐变成科举考试里最重要的一科。
为什么提高进士科的地位呢,原因是进士科利于选拔人才。
明经科主要考经典记忆,需要熟悉经典,那家里得有经典。
普通老百姓家藏书少,因此这种考试对世家子弟有利。
而进士科考文才,这固然需要知识积累,但更重要的还是靠天赋灵气。
好多寒门小户家里没有太多书,但子弟凭着灵气和天分,也能在进士科中崭露头角。
相对来说,进士科也有它的公平性。这样,选拔人才的面更广了。
第二就是发挥了制举的作用。常科之外还设制举的原因有三。
首先,制举和现实问题和实际联系紧密,考生的实际行政能力能检验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