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纳注定会被很多影迷拿出来鞭挞。算得上是法国作者电影人和欧洲作家电影人的一次自嗨。
当然在影片质量上,与上届捉襟见肘单凭着马丁斯科塞斯这个美国佬充场面不同。
1987年第40届戛纳竞赛片质量要好了不少。
至少,影迷、记者们看到了维姆文德斯的《柏林苍穹下》、尼基塔米哈尔科夫的《黑眼睛》,以及安德里-康查罗夫斯基的《羞怯的人》,几位大师的作品。
但,本届评委会主席法国导演伊夫蒙当率领手下评委团依旧是我行我素的把金棕榈大奖颁给了法国电影《在撒旦的阳光下》。
法国电影时隔21年再次获得这一荣誉,爆冷获奖的那一刻,观众、记者们全场嘘声一片,甚至直接离席。
吴孝祖都怀疑这届评委团一定认识梁静茹,竟然把一个场刊评分倒数第一的作品捧上了宝座。这种勇气,堪比墨镜王在第59届戛纳电影节,放飞自我后一口气颁出五个影帝和六个影后的壮举!
一届顶六届,加量不加价!
那一年,吉尔雅各布老爷子一口老血喷出。然后老王这个戛纳嫡系电影大师就跑柏林电影节撒欢儿玩去了。
电影节,评委的口味有时候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