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与东林党人并不是一路人。
但是,当时的东林党代表人物杨涟等人,突破门户之见,曾在辽东军事等问题上为熊廷弼说过好话,熊廷弼同后来的所谓“东林党六君子”,也有不错的个人关系。
这一切,为其最终的杀身之罪理下祸根。
或许,人称“九千岁”的宦官魏忠贤的思 路也是简单的,政敌拥护的,咱就要坚决反对。
明史说:“天启元年,沈阳破,应泰死,廷臣复思 廷弼”。也就是说,袁应泰一死,辽东战局告急,“烟火断绝,京师大震”。
满朝上下,这才想起熊廷弼来。甚至有人感叹:“使廷弼在辽,当不至此。”于是,熊廷弼被召出山,重任辽东经略。
然而,阉党们不放心,“搭班子”的时候,生生替他配了一个叫王化贞的巡抚。
这个人,明史有评价:“化贞为人騃而愎,素不习兵,轻视大敌,好谩语。文武将吏进谏悉不入,与廷弼尤牴牾。”
熊廷弼虽为辽东经略,却无实质的兵权。据说他可以调动的人马,仅有离京时带的京营五千人。
而王化贞则握有实权,其好大喜功,盲目冒进,与熊廷弼的“防守策略”大相径庭。
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