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一手领导的设计局更上一步,令苏军装甲部队彻底碾压西方,就如同当年t—34坦克一样,不破不立!
这是他作为一名军工大师的执着,也是他卓尔不群的勇气,更是他着眼未来的超凡信心。
于是莫洛佐夫在副官的满眼的期盼中,缓缓的摆摆手,拒绝了眼前这位得意门生的好意:“列宁说过,凡是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所以,还是让客观规律去评判所有人的得失吧,更何况里面的那位可不是胡闹的性子!”
说着,莫洛佐夫拍了拍副官的肩膀,便不再多说什么,径直来到炮队镜前,俯下身子,透过镜筒看向远处的靶场,副官很清楚莫洛佐夫外柔内刚的性格,知道自己的这位老师一旦认定必将坚持到底。
而且他也清楚莫洛托夫口中那位的分量,要不是那个人开口,纵使莫洛佐夫再有天大本事也不可能将苏军主力装甲装备t—54坦克送过去当靶子,如此只能说明某些大人物还是要看看情况的。
念及此处副官有些担忧的神色变得缓和了些,如果中国的单兵火箭筒这能击穿t—54装甲,的确有可能产生震撼效果,从而令所有人不得不反思未来装甲防护的走向问题,可问题是中国人真的能办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