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倒还好说,毕竟中国早些年就能够自主生产栓动步枪,同时也具备冲锋枪的制造条件,修缮这两款枪并不存在多大的障碍。
难就难在机枪上面,特别是损坏的枪管和备用枪管上,根本满足不了进度上的要求,为此黄连诚马不停蹄的跑了全国仅有的能够制造轻机枪的三家军工厂。
而这三家当年仿制捷克zb—26轻机枪和德国mg8重机枪的军工厂技术是有,可生产工艺实在太落后,即便全部开足马力保障生产,可还是无法满足前线无底洞般的消耗。
当然黄连诚不是没想过从苏联进口一批机枪枪管,苏联答应的也非常痛快,可正所谓远水解不了近渴,远东苏军换装下来的就装备早已经卖给中国,想要多余的苏军二战时期淘汰的装备,只能从乌拉尔地区调运。
无论是从中亚入中国西北,还是走西伯利亚大铁路进入远东在运往朝鲜前线,少说也要一周左右时间,这一周的时间看似不多不少,可在战况激烈的上甘岭前线却可能决定战争双方胜负天平的走向。
所以苏联人能耗得起,志愿军可耗不起。
面对这样的情况,黄连诚很是着急上火,弄得满嘴都是泡也没什么办法,可就在他觉得无路可走时,他从一位军工老前辈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