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货商前来询问,能否准时结算货款?”
“嗯?”荆建立刻就发现了情况不对。如果说贷款,无非就是一个风险评估问题。这家银行可能害怕风险,可能不发放,而其他银行可能就愿意贷款。
而供货商就完全不同。我们要知道,国外对合同的条款都是严格执行的,很难有什么灵活的空间。比如说:规定两个月结清之前的货款,那就一定会两个月,不像国内的那些大卖场,合同两个月,实际执行可能三个月,那已经是良心企业了。
既然国外都是严格执行的,那么一般绝不会多询问那么一句废话。反正万一违约的话,那就寄律师信好了。除非是担心那家销售商会面临倒闭。
“怎么?他们居然担心我们无力支付货款?”荆建立刻询问肯特。
“有这样的因素。”肯特回答的很婉转,“先生,我已经派人打听过,现在外面似乎有种谣言,我们每个月都亏损太多,已经吞噬了您大部分的现金,可能快要入不敷出,因此那几位供货商就有些担心。”
荆建似乎看到远方飘来了一片乌云。对银行来说,最怕的就是挤兑;对零售商来说,最怕的就是供货商担心后讨要货款。其实这就是信任危机,而零售商有时候与银行一样,就是吃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