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就比较多,能够安置大量的劳动力,给相当多的家庭带来稳定的收入。”
“嗯嗯。”听到这里,连潘采夫都有点坐不住了,“那你具体的想法是什么?”
“复制,只要是成功的企业,分析清楚原因后,就不断的在两国复制。”荆建微笑说,“第一步,我们在中国收购大量的轻工业企业,但这些企业不会全部运行良好,失败的就淘汰,成功的就加大投入。第二步就是具体分析。有些企业从人力成本角度考虑,比较适合办在中国,但有些企业需要考虑运输成本,完全可以在你们苏联办分厂。而第三步就是未来的考虑,如果达到一定规模,可以到欧美市场上市。哦,现在我们中国也新成立了两家证券交易所,同样可以到中国上市。未来如果莫斯科有交易所的话,完全可以在莫斯科上市。这么一来,保证各家股东的股份保值增值,而且真的急需钱,还能够很容易的在资本市场套现。”
荆建描绘了一副美好前景,目的就是吸引苏联方面加大投入。虽然现在的苏联政府穷的叮当响,但国内的设备不缺,生产设备的人才不缺,轻工业那些设备流水线又不是什么高科技,如果能吸引到苏联方面用设备投入,那荆建手中的卢布将会用在更急需的地方。
然而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