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主编们同样是惊到一大片,同样的理由,如此振奋人心的大新闻,为什么中央的主流报刊就没有报道过呢?作为机关报,讲究的还是官僚属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既然有犯错误的嫌疑,哪怕是万分之一的嫌疑,那也没必要去触碰。于是很悲哀,许观闻的这篇采访稿就这样被打回来了。
可想而知,当事人许观闻听到如此莫须有的拒稿理由,差点儿就是一口老血。而他又是绞尽脑汁写的这篇新闻稿,可以说是波荡起伏、扣人心弦,着实花费了一番心血。如果放进废纸篓的话,实在有些太可惜。而且许观闻还有着当时新闻工作者的那种荣誉使命感,他感觉到自己要为荆建“鸣不平”,于是经过几晚润色扩充后,索性改编成为了报告文学,并且还找了位《天南文学》当编辑的朋友。
《天南文学》作为文学期刊,就没那么多的顾忌了。而且电影类期刊曾经报道过,你尼姑摸得,我和尚就摸不得吗?尤其是这篇报告文学很热血、很正能量、很主旋律,从文学价值看都算相当精彩,于是立刻排版上了这一期。
不过对许观闻来说,多少有点郁闷。他毕竟首先是个记者,其次才是位作者。
然而就在许观闻默默发呆的时候,突然有人在办公室门口叫道:“小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