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会有人找您。贷款的事按照正规流程走,您能提供的东西也希望能准备好。朋友让我满意,我保证会让朋友更加满意……”
“……”
获得承诺后,安德烈心满意足的告辞离开。荆建同样有种峰回路转后的快感。能够获得这样的巨额贷款,不要白不要!
然而这是笔正常的贷款倒也罢了,荆建却明白绝不会正常,尤其是苏联解体后卢布跳水般的贬值。为了预防可能的后遗症,荆建就需要一道防火墙,而伊里采夫就是个很合适的人选。
表面上,荆建旗下的产业与苏联外贸银行就是很正常的公事往来。而通过伊里采夫的公司,就可以做些上不了台面的事。反正可以制造在香港的“老乡偶遇”,伊里采夫也熟悉苏联的情况,他们之间的交往也会方便些。
应该说,如果真能够拿到这16.3亿卢布的贷款,荆建做许多事都能方便些。可是现在,他又有些幸福后的烦恼——那么多的钱,又该怎么用呢?
纯粹的贸易肯定不行。难道先贷款,再用贷款去购买苏联的紧俏商品吗?这就是把苏联政府当傻逼了,这不等同于苏联赊账给16.3亿卢布的货物吗?而且荆建需要的化肥、塑料粒子、有色金属等商品,苏联也要肯卖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