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道号名姓,无不沿用名家之学。只是人们对姓名太过熟悉,认为人有名姓乃是天经地义之事,已然忽略了姓名也是一门学问。
听那公孙诺继续道:“循名督实,按实定名。名实相生,反相为情。若名实不符,或定名相乱,必生矛盾。为让大家听得明白,老夫讲两个故事作为引申。”
百姓听其讲故事,顿时精神 一振。
公孙诺讲道:“郑国将未经雕琢过的玉称为璞,周国将未晾干的鼠肉也称为璞。一次,一名周人从一名郑国商人门前经过。周人问:‘欲买璞乎?’郑国商人以为是玉,便说:‘欲之。’二人讨价还价,忙活了半日,终于谈定了交易事宜。结果,待周人将‘璞’拿来,郑国商人一看,竟是未晾干的鼠肉,大失所望,谢而不买。周人却以为郑国商人故意耍他,怒不可揭,与之理论。最后,郑国商人召来伙计欲驱赶周人,周人这才落荒而逃。”
百姓听得有趣,皆是一乐。
公孙诺道:“物不同,理应不同名。名实有误,必至祸乱。是以,名实当则治,不当则乱。”竟将名实之学上升到天下治理的层次。(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