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诸子百家道:“是以,在诸家认为百姓已然足以安康时,百姓却还在为自己的未来担忧,也就是为了‘生’而担忧。‘生’之问题尚未解决,百姓岂有闲暇克制天性,坐论大道?”
诸子百家虽仍不能苟同,但已无言反驳。
肖逸语气平和,就好似在大家讲故事一般,并无指责谁人之意,从而诸家心思 也只在论题之上,心无怨怼。
这等情形,在过去论道之中从未有过。那风军师遥望着这位道家师弟,为其风姿倾倒,已然佩服的五体投地。
肖逸道:“不过,话又说回来,不能做到人人安康,其责任也并不全在诸家身上。”
诸家正在顺着其思 路想:“我等已尽了力,除了保百姓安康之外,又教其道德礼法,所做甚多,可是为何还不能解决‘生’这一基本问题呢?”但闻此言,却又顿时不解道:“责任不在我等诸家身上又在何人身上?”在诸家心中,护佑百姓自来就是诸家责任,百姓不能安康,责任自然在其身上。
不过,诸家虽然此时是这般想法,但如果肖逸说,百姓不能安康诸家应付全责,那么诸家第一反应定然是心生不满,而后寻言反驳,绝不会再去查找自身问题。
这便是人性。